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节律因素
人体的睡眠分为多个周期,每个周期持续约90分钟,包含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阶段。大多数人在夜间会经历4到6个这样的周期,而凌晨2~4点是睡眠周期中浅睡眠占比较大的时间段,此时容易被环境噪音或轻微的不适刺激唤醒。
2.情绪和心理因素
焦虑、压力、抑郁等心理问题都会影响睡眠质量。研究显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更容易在凌晨早醒,且难以重新入睡。这可能与过度活跃的交感神经系统有关,导致夜间无法完全放松。
3.血糖波动
血糖水平偏低(低血糖)可能引发夜间惊醒,尤其是在患有糖尿病或饮食不规律的人群中。凌晨醒来伴随心慌、出汗可能提示血糖异常,应引起重视。
4.内分泌与器质性疾病
肾上腺素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问题可能导致夜间醒来。胃酸反流、慢性疼痛、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成为诱因。
5.生活方式因素
饮酒、咖啡摄入过多以及不规律的作息会干扰睡眠结构。另外,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降低睡眠质量。
6.中医学观点
中医认为夜间特定时间醒来可能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比如3点左右对应肝经,可能提示肝气郁结、肝火旺盛等问题。
频繁在同一时间醒来,建议关注睡眠环境的优化,保持规律的作息。如果长时间存在此情况且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进一步就医排查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