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乙状结肠癌的严重程度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肿瘤大小:虽然1.0厘米的肿瘤相对较小,但并不能单独作为判断依据。某些小肿瘤也可能具有较强的侵袭性。
病理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通常越高。例如,高分化肿瘤发展缓慢,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则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
浸润深度:肿瘤是否侵入黏膜下层、肌层甚至浆膜层,对病情判断非常重要。早期癌症倾向局限于黏膜,而晚期癌症可以穿透肠壁甚至侵犯邻近器官。
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受累或远处器官转移,是预测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部分结肠癌被发现存在基因突变或微卫星不稳定,与疾病进展及可选择治疗方案相关。
2.乙状结肠癌的特殊性:
乙状结肠位于结肠末端,因解剖特点容易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便血、腹泻或便秘交替。早期发现的概率较大,但也存在隐匿性高的情况,需依赖筛查。
临床上直径较小的1.0厘米肿瘤如果及时治疗,预后往往较好。但如果延误诊治,即使体积较小的肿瘤也可能迅速发展至晚期。
3.治疗和预后:
如果乙状结肠癌发现较早(如IA期或IB期),经过内镜手术或根治性手术切除,多数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晚期病例(如IV期)常伴随远处转移,整体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至15%以下,即使肿瘤体积较小,但已进入全身性疾病阶段。
即使是体积较小的乙状结肠癌,也需要结合病理学评估、影像检查等综合判断其严重程度,不能仅凭大小或部位决定病情轻重。早期筛查和治疗对于提高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