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许多抗感染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一些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可能在高剂量或长期使用时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引发药物性肝炎。这种风险与药物类型、剂量和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2.常见可能影响肝脏的消炎药包括:
非甾体类抗炎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导致肝酶升高,极少数情况下可引发药物性肝损伤。
抗生素:某些抗菌药物,如克拉霉素、利福平等,也可能具有肝毒性作用,特别是在肝脏已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中。
对乙酰氨基酚虽然主要作为解热镇痛药使用,但过量服用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3.是否需要护肝可以参考以下因素:
个体肝功能状况:有慢性肝病(例如脂肪肝、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患者需要更严格监测肝功能。
药物治疗的强度和时间:短期小剂量使用通常不会显著增加肝脏负担,而长期使用或联合用药则需谨慎。
临床症状:如果出现乏力、恶心、黄疸等肝功能异常表现,应及时检查肝功能酶水平,并评估是否需要停药或采取护肝措施。
4.护肝药物的使用多用于已经存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例如应用甘草酸制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可辅助改善肝细胞功能。但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的效果尚无充分证据支持,不建议健康人群仅因服用消炎药而常规使用。
避免滥用对肝脏有潜在损害的药物,坚持按医嘱服药,同时定期检测肝功能,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