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直肠位于消化道的末端,长约12-15厘米,其主要功能是储存粪便并通过排泄完成消化过程。
2.当直肠内出现癌变时,肿瘤会逐渐增大,侵袭直肠黏膜及其下方的血管。4公分的肿瘤已经属于中等大小,会显著影响直肠结构。
3.随着肿瘤的生长,它可能导致黏膜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这些溃疡容易出血。当直肠黏膜受损或破裂时,局部血管中的血液就会渗出,并随粪便一同排出,表现为便血。
4.由于肿瘤的刺激和感染,肿瘤部位常伴有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了黏膜的脆弱性和出血倾向。
早期发现和治疗直肠癌至关重要。若出现持续性便血、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应尽快进行医疗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直肠病变并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