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关于上学恐惧症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焦虑情绪,包括入睡困难、食欲下降、头痛腹痛等躯体化症状。
在行为上可能会出现无故旷课、不愿上学或频繁请假的情况。
情绪上则表现为紧张、不安,甚至对校园环境产生抵触情绪。
2.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借助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明确学生的具体压力源,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师生矛盾等。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学生对某些事件的负面思维模式,并帮助重建积极的价值观念。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可以缓解焦虑,帮助恢复正常的状态。
3.家庭支持的关键作用:
父母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困扰,而非一味指责或施压,应营造理解和包容的家庭氛围。
避免将高期望值转嫁给孩子,适当调整对成绩的要求。
对于严重的情绪问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或接受专业心理治疗。
4.学校环境的优化: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状态,对于长期缺课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
同时加强同侪之间的互动,建立一个有温度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到归属感。
倡导合理的教学节奏,避免过度竞争。
5.必要时寻求医学协助:
如果情绪问题已严重影响生活,可以考虑就诊精神科,医生可能会评估是否需要药物辅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焦虑剂或轻度抗抑郁剂,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使用。
尽早识别并干预上学恐惧症至关重要,从心理与社会支持两方面入手,有助于改善学生的问题。同时,家长、学校和专业机构需形成合力,共同帮助个体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