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压力: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或学习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疲劳,引发情绪低落。
情感事件:人际关系问题、失落感或突发的消极事件都可能引起情绪波动。
抑郁倾向:如果情绪低落持续超过两周,并伴有兴趣减退、自我评价降低等表现,可能需要警惕抑郁症的可能性。
2.生理因素
睡眠不足:长期缺乏优质睡眠会影响大脑功能,容易使情绪变得不稳定。
激素变化:内分泌系统不平衡,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女性经期前后激素波动,都可能引发情绪紊乱。
营养缺乏:维生素B族、铁元素等营养物质不足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合成障碍,进而影响情绪调节。
3.外界环境因素
天气变化:阳光照射不足,如阴雨天气或冬季短日照,与季节性情感障碍相关联。
突发刺激:生活中遇到无法预料的压力源或冲突,可能直接触发情绪反应。
4.疾病相关原因
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或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可能以情绪不稳为主要表现。
脏器功能异常:某些身体疾病如低血糖、贫血或心脏问题,也可能通过生理途径间接影响情绪。
如果这一现象仅短暂出现,多半可能与环境和生理状态有关,可尝试放松休息、规律作息并调整饮食。如果情绪低落的情况频繁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明确可能的原因并获得有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