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是什么病

2025-03-1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人格障碍是一类心理疾病,表现为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显著偏离社会文化期望,持续存在并导致个体的社会功能受损。它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开始显现,并可能贯穿一生。

1.按照分类,常见的人格障碍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共十种类型:

A型(怪异型):包括偏执型、分裂型和分裂样人格障碍,主要特点是思维方式古怪、不信任他人或社交退缩。

B型(情绪化型):包括边缘型、反社会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其特征为情绪波动剧烈、冲动性强、行为不稳定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C型(焦虑型):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对人际互动的强烈恐惧、过度依赖他人或者极端追求完美。

2.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变化及童年经历如创伤、虐待或不良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例如,某些人格障碍患者的大脑边缘系统与前额叶功能连接异常,而有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3.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问题持久存在且难以通过自身调节改善;症状引发了显著的生活困扰或功能障碍;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或药物影响等其他因素。临床评估通常结合详细问诊与标准化量表。

4.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辅助。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及心理动力学疗法是常用的干预形式,可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或情绪稳定剂可能用于缓解伴随症状。另外,支持系统的建立对于恢复意义重大。

人格障碍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尽早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