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基底节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等结构,是大脑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负责调控运动、行为和情绪。如果基底节区血流供应不足,会导致这些功能受损。
2.基底节区缺血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减少供血量。
3.症状可能包括突然的肢体无力、面部麻木、语言障碍、行走困难,以及严重情况下的意识丧失。具体症状取决于缺血灶的位置和大小。
4.诊断通常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确认。这些影像学检查能显示大脑中血流受限的区域。
5.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如抗凝药、降血压药和降脂药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防止进一步的血管损伤。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健康饮食和适度锻炼,以减少危险因素。
基底节区缺血灶是一种需要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的疾病,其主要目标是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