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来判断病情。具体内容包括:
面色:脸色的变化可以反映内脏的健康状况。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面色红赤可能提示内热。
舌象:舌头的形态、颜色和舌苔变化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红绛舌可能提示内热,而淡白舌则多见于虚寒证。
皮肤、毛发和指甲:这些部位的变化也能反映身体内部的异常。例如,皮肤干燥可能与血虚有关。
2.闻诊:通过听和嗅来获取疾病信息。具体内容包括:
声音变化:声音的强弱、清浊等能够提示不同的病情。例如,声音嘶哑可能与肺部疾病有关。
气味变化:体味、口气等可以反映脏腑功能的异常。例如,口臭可能提示胃热。
3.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病情。具体内容包括:
症状:详细询问主诉症状,如疼痛的位置、性质、时间等。
病史:了解患者过去的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等,这些信息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排便等情况,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
4.切诊:通过触摸和按压患者的身体部位来获取信息,重点是脉诊。具体内容包括:
脉象:通过手指感知脉搏的节律、力量、速度等,可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例如,脉象沉细多见于虚寒证,脉象滑数常见于实热证。
腹诊:通过按压腹部不同区域,了解内脏的情况。例如,腹部压痛可能提示某些内脏的病变。
中医四诊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以上各个方面的信息,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