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青光眼的类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常见,占所有青光眼病例的70-90%。特点是眼内压逐渐升高,无明显症状。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较少见,占青光眼病例的10%左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突然出现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和视力模糊。
正常眼压青光眼:眼内压正常,但仍发生视神经损害,约占青光眼总数的20-50%。
先天性青光眼:多见于儿童,由遗传或发育异常导致,占新生儿青光眼病例的0.01%-0.04%。
2.发病机制:
眼内压升高:房水生成和排出平衡被打破,导致眼内液体积聚,产生高压。
视神经损伤:持续高眼压会压迫和损害视神经纤维,最终导致视力丧失。
3.临床表现:
视野缺损: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周围视野缩小,严重时可能发展为隧道视野甚至失明。
眼痛及头痛:特别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出现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和呕吐。
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尤其在暗环境下明显。
4.检查方法:
眼内压测量:通过非接触式或接触式眼压计测定眼内压。
视野检查:包括计算机化视野测试,用于检测视野缺损程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于评估视神经纤维层和视网膜变化。
青光眼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如用药物控制眼压,必要时通过手术解决。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视力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