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肿瘤坏死:
肺癌治疗中,如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有时会使肿瘤细胞死亡。在这一过程中,快速增大的肿瘤中心部分因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从而形成空洞。
随着死去的肿瘤组织被清除,残留的空腔就成为一个空洞。
2.感染:
肺部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后,患者免疫力下降,使得感染更加容易发生。一些细菌、真菌可以在肺组织内造成局部脓肿,继而形成空洞。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治疗相关的组织损伤:
放射治疗对周围正常肺组织也有一定影响,可以引起放射性肺炎或纤维化。如果这些区域进一步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组织崩解并形成空洞。
化疗药物可能导致小血管损伤,引发局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形成空洞。
4.其他因素:
肺癌进展过程中,肿瘤本身生长迅速,中央部分供血不良,也可以自然形成空洞。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经过成功的治疗,原发病变缩小,但因局部血供不佳,依然可能出现空洞。
肺癌治疗后,肺部形成空洞的现象需要密切关注,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空洞的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潜在的感染或出血等问题。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遵循医生的建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