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清洗和消毒:在缝合前,先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无菌溶液冲洗伤口,以清除异物和细菌。然后应用无菌纱布和消毒液进一步清洁周围皮肤区域。
2.选择缝合材料:常用的缝合材料包括可吸收缝线(如聚乙醇酸)和不可吸收缝线(如尼龙)。可吸收缝线适用于内部组织,因为其会在体内自行降解;而不可吸收缝线通常用于皮肤表面,需要在愈合后拆线。
3.缝合技术:
简单间断缝合:最常见的缝合技术,适用于大多数浅层伤口。使用针穿过伤口两侧的皮肤,然后打结固定。
连续缝合:适用于长而直的伤口,使用一根长缝线连续缝合整个伤口边缘,不需要频繁打结。
皮下缝合:适用于需要美观效果的伤口,通过缝合皮肤下层组织,使表面无明显缝线。
蝴蝶结缝合:用于较深或张力较大的伤口,通过交叉缝合形成多个蝴蝶结,提供更强的支撑力。
4.打结与修剪:每次缝合结束后,需紧密打结以确保缝线牢固,但不能过紧,否则可能导致组织缺血。用手术剪刀剪去多余的缝线尾端。
5.术后处理:缝合完成后,可涂抹抗生素软膏并覆盖无菌敷料,防止感染。在恢复过程中,应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包括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摩擦以及按时复诊等。了解不同缝合方法及其适应症,有助于选择最佳缝合方案,促进伤口快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