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凯氏定氮法:
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间接推算出蛋白质含量。
样品在硫酸中消化,将有机氮转化为铵离子。
铵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再被吸收后进行滴定。
优点是精确度高,适用于大多数食品和饲料,但操作较复杂,耗时长且需要使用浓酸和碱。
2.双缩脲法:
基于蛋白质中肽键与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紫色络合物。
通过比色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蛋白质含量。
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多种生物样品,但需要确保样品中无干扰物质如强还原剂。
3.紫外分光光度法:
利用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的紫外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在该波长处有显著吸收峰。
方法快速、方便,但需校正背景干扰,并且对低浓度样品的检测灵敏度较差。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优劣,实际选择时应根据实验目的、样品性质以及所需测定的准确性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