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心理因素:在减肥过程中,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一种情绪性的过度进食。许多人在面对压力时会通过食物来寻找安慰,这种行为可以在没有饥饿感的情况下促使人们进食。
2.饮食习惯:长期养成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影响对食物摄入的控制。即便生理上没有饥饿感,习惯性的进食时间或环境因素可能让个人产生进食冲动。
3.身体机制:人体内的激素调节也可能造成非饥饿性食欲。瘦素和胰岛素等激素在身体内异常波动时会影响到食欲控制,使得人在没有生理需要时仍然产生进食欲望。
4.环境诱因:外界环境中的视觉和嗅觉刺激,如食物广告、摆盘精美的食物或香味浓郁的食物,可能诱导进食欲望,即使没有实际的饥饿感。
减少这种现象的方法包括增强自我控制力、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善进食环境。通过心理训练和习惯改变,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非饥饿性进食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