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肠道菌群失衡:长期禁食会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失去营养供给,影响其平衡。研究表明,禁食超过24小时可能导致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殖,从而产生腹泻。
2.消化系统刺激:禁食期间胃酸分泌减少,但一旦恢复进食,消化系统受到突然刺激,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过敏或超负荷工作,引发腹泻。禁食后的首餐若含有高脂肪或高糖分食物,也容易刺激肠道。
3.机体代谢变化:禁食期间,身体主要依赖储存的能量如脂肪和糖原。一旦恢复进食,代谢过程迅速切换,可能导致短暂的不适,如腹泻。研究指出,禁食后身体需要时间重新适应常规饮食模式。
禁食过后恢复饮食时,应逐渐增加进食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和避免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