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便常规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2025-09-0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钟爱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病情分析:大便常规检查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其他异常成分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以下是一些关键指标及其含义:

1.白细胞:正常情况下,粪便中不应有白细胞存在。若在大便常规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可能提示肠道存在炎症或感染,如细菌性肠炎。

2.红细胞:红细胞的出现通常表示肠道黏膜受到损伤,可能与感染相关,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或痢疾。

3.pH值:正常粪便的pH值通常在6.8到7.4之间。如果pH值异常偏低,可能提示肠道细菌感染,尤其是导致发酵增加的细菌。

4.粪便隐血试验:该测试用于筛查肠道出血。阳性结果可能表明感染导致了肠道出血。

5.黏液:过量黏液可能提示感染性腹泻或炎症性肠病。

6.寄生虫或原虫:若发现寄生虫卵或原虫,说明存在相应的感染,如阿米巴原虫感染。

通过大便常规,可以初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感染,但具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