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焦虑和压力会导致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增加体内皮质醇水平,使人更容易在深夜醒来且难以再次入睡。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早醒现象,这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节律紊乱表现。
2.睡眠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的光线、温度或噪声变化可能刺激感官,引发觉醒。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会发出蓝光干扰褪黑激素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3.生活习惯问题:
饮食方面,咖啡因或酒精的摄入会延迟深度睡眠阶段,有些人甚至会在半夜因代谢过程清醒。
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如周末晚睡,会扰乱生物钟,导致夜间的觉醒频率增加。
4.身体健康状况:
内分泌变化:肾上腺功能紊乱(如高皮质醇症)可能使人在凌晨处于“警觉”状态。
胃肠道问题:胃酸反流患者在躺卧时可能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睡眠连续性。
心血管问题:低血糖或心率异常会引发夜间醒来。
5.睡眠呼吸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现为睡眠中断伴有短暂窒息,可能导致夜间醒来并感到疲惫。
6.生物钟的自然周期:
凌晨1-2点属于人体夜间最低温区前后,部分对节律敏感的人可能会在此时自然醒来。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应注重调整生活方式,如固定作息时间、避免睡前大量进食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如果持续存在影响日常生活的睡眠问题,建议尽快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以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