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活习惯相关因素
睡眠不足:成年人通常需要每天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疲劳和无力感。
饮食不当:饮食中缺乏铁、维生素B12或其他微量营养素可能会导致贫血,从而引起全身无力。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和体能不足。
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下可能触发身体的慢性疲劳反应。
2.常见疾病或病理性因素
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减少会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引起乏力和虚弱。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都会影响新陈代谢,引发疲惫感。
感染: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如流感)可能导致全身无力。
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疾病等可能引起体力下降。
抑郁或焦虑障碍:情绪问题常伴随精力不足和疲惫感。
3.其他可能因素
脱水:体液不足会影响身体正常的电解质平衡,引起虚弱。
电解质紊乱:钾、钠、钙等离子浓度异常可能导致肌肉无力。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可能导致嗜睡和无力感。
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表现为慢性疲劳。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无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血液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明确病因,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