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拔罐原理:拔罐使用玻璃、竹子或塑料材质的小罐,在其内形成负压后吸附于皮肤表面。这种负压可以刺激皮下组织,提高局部血液流动,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止痛效果。
2.作用机制:
通过负压作用,拔罐可放松肌肉,减轻肌肉紧张和痉挛。
改善微循环,增加患处血液供应,加速炎症因子的代谢。
刺激局部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调节疼痛感受。
3.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使用合适大小的罐具,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拔罐方式,如走罐、留罐等。
一般每次拔罐持续5到15分钟,不宜时间过长,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4.疗效与频率:
多数患者经过几次拔罐治疗后会有明显改善,一般建议每周进行2至3次。
长期效果因人而异,通常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推拿、针灸等以提高疗效。
5.注意事项:
拔罐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
不宜在皮肤破损、溃疡处拔罐。
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需谨慎对待。
拔罐可以作为缓解肩痛的有效辅助方法,但并非所有颈椎病患者都适合,应根据个体情况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