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因和机制: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常见诱因包括过敏原、刺激物、气候变化和精神压力等。
血管炎:则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可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其病因可能包括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反应和某些癌症等。
2.临床表现:
湿疹:表现为瘙痒、红斑、干燥、脱屑、渗液和结痂等。湿疹的皮损通常分布在面部、颈部、肘窝、膝窝等部位。
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受累的血管类型和分布。常见表现包括皮下出血点(紫癜)、溃疡、结节及系统性的症状如发热、乏力、关节痛等。
3.诊断方式:
湿疹: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测试和皮肤活检。
血管炎:诊断则依赖于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以及组织活检等。
4.治疗方法:
湿疹:多采用局部治疗,包括使用保湿剂、外用类固醇和免疫调节剂。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口服药物如抗组胺药和免疫抑制剂。
血管炎:治疗通常需要针对具体病因,可能包括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有些严重的血管炎如巨细胞动脉炎还需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湿疹和血管炎虽然都涉及皮肤问题,但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有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