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流行病学证据: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据估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全球近90%的非卡他型胃癌相关。
2.生物学机制: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慢性胃炎,通过损害胃黏膜上皮细胞并诱发长期炎症反应,引起胃黏膜的萎缩和不典型增生。这些变化可能增加发展为胃癌的风险。
3.胃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与胃腺癌有关,尤其是肠型胃腺癌。相比之下,它与弥漫型胃腺癌的关系较弱。
4.干预研究:一些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降低胃癌的发生率,特别是在癌前病变尚未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效果更显著。
5.其他相关癌症: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与某些MALT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这是一种罕见的胃部淋巴组织肿瘤。
虽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显著关联,但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胃癌。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背景、饮食习惯及环境暴露等。及时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减少胃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