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肠易激综合征
是引起腹痛的常见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研究表明,近10%-15%的人群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其特征是在排便前后会有腹痛或不适感,这种疼痛通常伴随腹泻或便秘,而且与压力、饮食变化密切相关。
2.胃肠动力异常
排便后,胃肠道的蠕动可能因神经敏感性增强而异常活跃,从而导致腹痛。这种情况在进食刺激后更为明显,也是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之一。
3.饮食因素
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饮食中纤维不足或过多的问题。例如,高脂肪、高糖类食品摄入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过度,诱发不适。同时,乳糖不耐受者在早餐中摄入乳制品后,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4.炎症性肠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些疾病以慢性胃肠道炎症为特征,可表现为排便后腹痛、血便或其他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疲劳等。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200-300例。
5.肠道感染
某些细菌或寄生虫感染会引起急性或亚急性腹痛,尤其是近期有不洁饮食或旅行史者,不容忽视。
6.痔疮或直肠疾病
如果排便过程中伴有用力过度或者粪便干燥,可能对直肠末端造成机械性刺激,部分病例会在排便后出现短暂的不适或疼痛。
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注意仔细观察其持续时间、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体重下降等),以及日常饮食和生活规律。如果症状反复或加重,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排查潜在疾病,并根据诊断结果采取合理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