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手术治疗
在疾病局限于局部且无远处转移情况下,根治性手术是主要选择。常见手术方式为肠段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确保切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区域性受累淋巴结。
术后病理评估非常关键,用以确认切缘是否干净(R0切除)及进一步明确病理分期。
2.辅助化疗
单个淋巴结转移提示存在更高的微转移风险,因此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措施之一。化疗方案通常采用含氟尿嘧啶类药物的联合方案,如FOLFOX或CAPOX。
化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和耐受性决定调整。
3.病理特征与预后因素
低分化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且侵袭性强,预后较中、高分化癌差。单个淋巴结转移通常为ⅡIC期或ⅢA期,需要依赖术后辅助治疗来控制潜在隐匿转移。
需关注其他不良病理特征,如血管癌栓、神经侵犯和高Ki-67增殖指数,这些均可能影响治疗计划。
4.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对低分化肠腺癌可进行分子病理分析,包括KRAS/NRAS、BRAF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若发现特定基因异常,可考虑靶向治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补充治疗手段。
5.随访及长期管理
手术和化疗后需要密切随访,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通常在前两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之后逐步延长至每6-12个月。
治疗过程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合理评估风险和效益,做到规范化与精准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