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高位肠梗阻:主要是指十二指肠或空肠初段发生的梗阻。由于该位置靠近胃,因此病人常表现为频繁呕吐,并且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而无粪臭味。肠道中的气体及液体积聚较少,腹胀通常不明显。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代谢性碱中毒。
2.低位肠梗阻:通常发生在回肠远端或结肠。由于食物通过大部分小肠后才被阻断,病人最初可能不会立刻表现出严重的症状。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腹胀和便秘,呕吐物则可能带有粪臭味。电解质失衡也可能发生,但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高低位肠梗阻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因为若不进行有效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穿孔等。通过影像学检查,例如X线或CT扫描,可以帮助确定梗阻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在临床中,初期往往尝试保守治疗,如禁食、鼻胃管减压和补充液体,但若病情未见好转或出现恶化,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