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一类型常见于儿童,由于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约70%至80%的患儿会在6个月内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2.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类情况较少见,但若病程超过12个月则被诊断为慢性型。慢性型患儿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并减少出血风险。
3.治疗措施及效果:对于严重出血风险的患儿,可能需要采取短期内提升血小板水平的措施,比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艾曲波帕等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在罕见的情况下,可能需进行脾脏切除术以缓解症状。
4.长期预后:多数急性型患儿预后良好,能够完全恢复正常。慢性型患儿即使需要长期管理,多数也能通过合适的治疗维持良好生活质量。
及时监测血小板水平和适当采取干预措施是管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