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的低血压具有家族倾向,基因可能决定了他们的动脉壁张力较低或心脏泵血能力相对偏弱。这类人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表现为基础血压水平较低。
2.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对于维持血压稳定至关重要。如果神经调节功能失衡,例如体位性低血压或者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可能会导致血压偏低。
3.内分泌问题
某些激素紊乱会影响血压控制。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血压降低,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阿狄森病)可造成低血压和乏力症状。
4.心脏功能不足
心输出量的减少也会引起低血压,即便体重正常。比如心动过缓、心肌病等心脏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5.饮食及营养因素
长期饮食中盐分摄入不足或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可能使血容量减少,进而影响血压。
6.药物影响
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或利尿剂可能引发药物性低血压,使用这些药物者需要特别关注血压变化。
7.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如果饮水不足或因剧烈运动、大量出汗而丢失水分,可能导致循环血容量下降,引发低血压。
8.其他疾病
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破坏神经调节功能;严重感染或败血症会直接影响血管紧张度和心脏功能,均可能导致低血压。
体重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低血压的可能,应结合症状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如果长期存在低血压或伴随头晕、疲倦、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排查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