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胃肠道功能紊乱
长时间熬夜会干扰生物钟规律,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特别是胃酸分泌过多或紊乱容易引发胃黏膜损伤,导致胃炎、胃溃疡等问题,从而出现腹痛。数据显示,有规律作息的人比熬夜者患胃病的风险低30%-40%。
2.压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熬夜会增加精神压力、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从而抑制胃肠蠕动。这种情况容易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腹痛等症状。一项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人群中约20%-25%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
3.免疫力下降
生物钟紊乱可削弱身体免疫功能,使胃肠道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或病毒入侵。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熬夜人群中较为常见,这种细菌感染会进一步加剧胃部疼痛和不适。
4.肠道菌群失调
规律睡眠对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至关重要,熬夜会破坏这一平衡,导致有害菌增殖。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起腹泻、腹胀甚至慢性腹痛等问题。有研究显示,熬夜超过一周后,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减少了15%-20%。
5.饮食习惯异常
熬夜时常伴随不健康饮食行为,如吃夜宵、高脂肪零食或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这些行为会加重胃肠负担,从而引发腹痛。
长期熬夜可能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广泛影响,应尽量保证规律作息并关注相关症状变化。如腹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