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症状特点:痢疾样大便主要表现为大便中含有明显的黏液和脓血,有时会带有腥臭味。患者可能感到频繁便意,但排出量少且费力,这种现象称为里急后重。
2.常见病因:
细菌感染:如志贺菌或沙门菌感染,可导致急性细菌性痢疾。
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感染,可能引发阿米巴痢疾。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也可以出现此类大便表现。
其他原因:结直肠肿瘤或某些药物不良反应可能诱发类似症状。
3.危险信号:如果痢疾样大便伴随高烧、脱水、严重腹痛或体重迅速下降,应高度警惕。这些可能提示感染范围较广或存在潜在的严重疾病。
4.诊断及检查:需要结合病史、大便常规检查(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病原微生物)、影像学检查(如肠镜或CT)以及血液化验来明确病因。
5.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细菌感染者使用抗菌药物,阿米巴感染可用抗阿米巴药物,炎症性肠病需给予抗炎或免疫调节治疗。在治疗同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防止脱水。
长期出现痢疾样大便可能提示潜在的慢性疾病,应当及早就医明确诊断并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