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调节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眼睛的睫状肌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来改变焦距,以便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在未散瞳的情况下,这种调节可以弥补一定程度的屈光不正,从而使裸眼视力表现得更好。但在散瞳验光时,使用药物放松了睫状肌,使其无法调节,从而暴露出真实的屈光状态。
2.隐性近视:有些人存在隐性近视,即日常生活中,通过眼部的调节能力,裸眼视力仍然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平。但在散瞳后,这种隐性近视会显露出来,导致验光检测出近视度数。
3.年龄因素:年轻人的调节能力通常较强,因此他们的实际屈光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部分隐藏。而这种情况在年长者身上较少发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能力会逐渐下降。
4.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视觉系统和调节能力存在差别。一些人在裸眼状态下可以更好地利用调节功能,而另一些人则没有这么明显的效果。
即使裸眼视力较好,在散瞳验光后出现轻度近视度数并不罕见。这种现象表明,散瞳验光提供了一个更加客观的屈光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