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手术干预:
如果患者条件允许,通常会通过根治性手术进行肿瘤切除,同时完整清扫区域性受累淋巴结。
手术范围需根据原发肿瘤部位确定。例如,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通常行肠段切除联合肠系膜淋巴结清扫。
2.病理分期评估:
根据TNM分期系统,区域淋巴结转移通常归为N分期,其数量及范围直接影响预后和后续治疗方案。
少量(如1-3枚)与广泛转移(≥4枚)的病例在治疗策略上有所不同,后者通常提示更高级别的病变。
3.辅助化疗:
出现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多数需要术后辅以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等,具体方案依据原发癌种选择。如大肠癌可采用FOLFOX或CAPOX方案。
4.放疗:
某些情况下,如直肠癌合并淋巴结转移,可能需要结合放疗以进一步控制局部复发风险。
放疗是否适用需由多学科团队(肿瘤科、放射科等)综合评估。
5.随访与监测:
术后患者需定期检查,包括影像学评估(CT、MRI等)和血液标志物监测(如CEA、CA19-9)。
密切关注转移性复发的可能性,尤其针对肺部、肝脏等常见转移部位。
6.其他支持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化疗的患者,可考虑姑息治疗,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或局部症状控制措施。
上述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类型及分期综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