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系统性治疗:
化疗是常用方法,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来减缓疾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
靶向治疗可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比如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
免疫治疗适合部分患者,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例如程序性死亡-1受体抑制剂已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2.局部治疗:
如果扩散至肝脏或肺等局部器官,可能考虑手术切除转移灶,但这通常仅限于少量、明确边界的病灶。
射频消融术或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非手术的局部治疗选择,主要用于肝转移灶的控制。
3.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癌症引起的疼痛可采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
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体重和功能状态,必要时可通过胃管或静脉营养补充。
如出现肠梗阻、黄疸等并发症,可采取姑息性手术或支架置入等方法缓解症状。
4.个体化医疗决策:
分子检测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指导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选择。
患者的年龄、基本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也会影响最终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及时调整方案以应对病情变化。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庭需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应对这一复杂而严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