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明确诊断与病因:肛门癣通常由皮肤癣菌或酵母菌(如白色念珠菌)引起,表现为肛周瘙痒、红斑、脱屑等症状。确诊需通过医生检查,必要时采集皮屑进行显微镜检查或真菌培养。
2.药物治疗:
外用抗真菌药物是主要治疗方式,如咪康唑、克霉唑或特比萘芬等,每日涂抹1-2次,持续使用2-4周,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完成疗程以预防复发。
对于严重感染或局部外用效果欠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疗程一般为2-6周,需遵医嘱避免随意停药。
若伴有明显炎症反应,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联合使用低浓度激素药膏,但不可长期使用,以免引发副作用。
3.护理及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湿热环境,建议每日温水清洗并轻柔擦干。
穿宽松、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裤,避免化纤材质的衣物。
定期更换内衣裤,高温水洗后晾晒消毒,减少重复感染的风险。
避免抓挠患处,以免加重感染或导致继发细菌感染。
4.饮食调节与免疫支持: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糖分食品,因为过量糖分可能促进真菌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规律作息和适当锻炼,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5.病程与复查:肛门癣在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瘙痒减轻,但不代表完全治愈,应坚持足够疗程,并定期复查以确认感染清除情况。如症状反复发作,应评估是否存在慢性病或免疫缺陷等诱因。
肛门癣虽不属于重大健康威胁,但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反复发作甚至影响生活质量,治疗中需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