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接受介入手术是怎样的过程

2025-01-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介入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直接注入病变部位,从而阻止血液流入,减少或消除瘤体。此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阶段:术前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或CT扫描,以评估血管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结构。

2.局部麻醉: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导管插入:通过皮肤的小切口,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并引导至目标血管区域。通常,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入。

4.影像引导:借助影像设备(如X射线透视),医生能够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确保精确到达血管瘤所在的部位。

5.注入栓塞剂:一旦导管到达目标区域,医生会通过导管注入栓塞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微小颗粒、胶状物质或金属线圈,用于阻塞血管流通,从而使瘤体萎缩。

6.监测与结束:确认栓塞效果后,逐步撤出导管,并在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以防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手术通常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势。也需要定期随访,以观察手术效果及预防可能的复发。同时,注意术后应遵循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身体更好地康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