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结石大小:
小于5毫米的尿结石,约80%的患者能够通过增加饮水量和药物等保守治疗将其自然排出。
直径在5-10毫米之间的结石,自然排出的可能性约为50%左右,需要评估是否能通过药物辅助排石或者体外冲击波碎石解决。
直径超过10毫米,尤其是2厘米以上的结石,由于自然排石概率极低且可能造成严重尿路梗阻及感染,通常建议采取手术干预,包括经皮肾镜取石或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等方式。
2.结石部位:
肾盂或肾盏内较大的结石(如鹿角形结石)易引发长期感染或肾脏损害,多需手术清除。
输尿管结石伴明显梗阻导致肾积水,若直径超过6毫米且长时间无法自行排出,也应考虑手术处理。
3.症状表现:
若结石引起剧烈疼痛、反复血尿、感染或肾功能异常,即使结石较小,也可能需要积极干预。
4.其他情况:
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或单侧功能性肾脏时,较小的结石也可能因风险升高而提前介入治疗。
长期无症状但结石不断增大者,同样可能加快手术指征。
超过一定尺寸的尿结石不仅难以排出,还可能对肾脏及泌尿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早诊断、早处理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