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路感染:长期反复的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沉积,同时局部炎症环境更容易形成结石。
2.尿流异常:例如慢性尿潴留、尿道狭窄或尿道外伤,这些情况会影响尿液正常排泄,使矿物质滞留,从而形成结石。
3.尿液成分改变:尿液中过高的钙离子、草酸盐或尿酸浓度可能促进晶体析出,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4.异物刺激:尿道内异物(如未及时取出的导管或植入器械)可能成为结石的核心,吸附矿物质后进一步增大。
5.疾病因素:某些全身性代谢疾病,如痛风、高尿酸血症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增加尿液中不溶性物质的含量,形成结石的可能性更高。
6.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饮水不足、过多高蛋白饮食或大量摄入含高草酸盐的食物,也可能通过改变尿液pH值或浓缩尿液,间接造成结石。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诊治,避免引发并发症。如有明确诊断,常规治疗包括通过微创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辅助取出结石,同时还需根据病因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