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焦虑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家族中有焦虑症状史的人,后代患焦虑的风险更高。这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焦虑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2.脑化学物质:焦虑与大脑中一些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这些化学物质在调节情绪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它们的水平不平衡时,可能会导致焦虑和其他情绪障碍。
3.生活事件和压力:面对重大的生活变化、工作压力、经济问题或个人关系的冲突时,个体更容易感到焦虑。这些外部压力源可以刺激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导致焦虑的增加。
4.性格类型:某些性格类型,如完美主义者或过度追求控制的人,可能更易感受到焦虑。对完美标准的过度坚持常常导致对于未达到目标的持续担忧和焦虑。
5.慢性疾病或健康问题:长期的身体健康问题,例如慢性疼痛或心脏病,也可能导致持续的焦虑。这些健康状况不断提醒个体注意潜在的健康威胁,从而增加焦虑水平。
焦虑是多因素影响下的一种复杂情绪状态,理解其成因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管理。正视焦虑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心理治疗、药物干预或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帮助降低焦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