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生理性震颤:
常见于极度疲劳、情绪紧张或过度饮酒后,由于神经系统的暂时性兴奋。
偶尔发生,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2.特发性震颤:
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遗传性较强,多在成年后出现。
主要表现为动作性震颤,即在使用某些肌肉时出现抖动。
3.帕金森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
特点是静止性震颤,即在休息状态下出现不自主抖动,同时伴有其他运动症状如动作迟缓、肌肉僵硬等。
4.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震颤,如精神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来改善。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导致代谢率增高。
除了震颤,还可能有心悸、体重下降、多汗等症状。
6.低血糖:
血糖水平过低时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反应,导致抖动。
通常通过及时补充糖分即可缓解。
识别原因对于采取有效措施至关重要。如有持续或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断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