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疼痛,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需要注意其对胃肠道和肾脏功能的潜在副作用。
布洛芬:成人常用剂量为200-4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1200毫克。
双氯芬酸:常见剂量为50毫克,每8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150毫克。
对乙酰氨基酚:每次500-1000毫克,每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000毫克。
2.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常用的有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等。这类药物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传导,需要医生严格监控使用,以避免依赖和其他副作用。
吗啡:起始剂量通常为口服10-30毫克每4小时一次,剂量可根据需要调整。
羟考酮:起始剂量为5-15毫克每4-6小时一次,根据疼痛程度调整剂量。
芬太尼:贴剂形式常用,每72小时更换一次,初始剂量通常为25微克/小时。
3.辅助性止痛药:这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和皮质类固醇等,可以增强主止痛药的效果或直接缓解特定类型的疼痛。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常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也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有抗炎和减轻肿胀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肿瘤引起的局部压力痛。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要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长期使用需注意肝功能监测,以避免药物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