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因:
胃癌:主要原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家族遗传史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同时,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胃溃疡: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引起。压力和饮食不规律也可能是诱因。
2.症状: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
胃溃疡: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常在饭后1-3小时发生,伴随有恶心、呕吐、反酸等。若溃疡出血,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
3.诊断方法:
胃癌:需要通过胃镜检查进行确诊,胃镜下可见肿瘤,取样活检后进一步进行病理分析。CT扫描和PET扫描可用于确定肿瘤的扩散情况。
胃溃疡:同样需要进行胃镜检查,胃镜下可见溃疡的具体位置及大小。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帮助确认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4.治疗手段:
胃癌: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胃溃疡: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生素(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另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和饮食调节也是重要的辅助措施。
尽管胃癌与胃溃疡在某些症状上可能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具体症状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