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初始阶段(术后0-6周):
此阶段主要是休息和基础活动,重点在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踝泵运动:通过反复绷紧和放松脚踝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非负重情况下的膝关节及髋关节的主动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
2.过渡阶段(术后6-12周):
根据医师建议,可以开始部分负重练习。
使用助行器械如拐杖或助行架进行步态训练。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天3次,每次10秒,重复10次。
坚持踝泵运动,并逐渐增加幅度和次数。
3.强化阶段(术后12周及以后):
完全负重行走练习,此时可逐渐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
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训练,包括腿部抬高、弯曲和伸展练习。
靶向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如单腿站立。
开始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或游泳。
术后锻炼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各阶段的具体时间和强度取决于骨折类型、固定方式以及愈合进展。任何锻炼方案在实施前应经过专业医疗人员的确认和指导,避免因过早负重或不当运动导致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