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如何检查

2024-12-1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大便常规检查是一种用于分析粪便样本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肠道健康和诊断消化系统疾病。该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感染、炎症、出血或其他消化道问题。

1.样本采集:通常要求在家中收集新鲜的大便样本,避免混入尿液或水,以免影响结果。使用清洁的容器并及时送检。

2.外观分析:实验室首先观察样本的颜色、形态和黏稠度。正常粪便多为棕色,呈软固体状态。如出现黑色、红色或白色可能提示出血、胆道阻塞等情况。

3.化学检测:通过试纸或仪器检测潜血、pH值及隐匿性脂肪等成分。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胃肠道出血,pH值异常可反映消化功能紊乱。

4.显微镜检查:检测粪便中寄生虫卵、细菌、酵母菌、白细胞、红细胞等。有助于识别寄生虫感染、细菌性痢疾和炎症性肠病。

5.细菌培养: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怀疑细菌感染时,会对粪便样本进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大便常规检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在准备样本时,应按照医务人员指导进行,以确保准确性。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