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术前准备:
确定肿瘤位置和大小:通过MRI或CT扫描详细了解垂体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评估内分泌功能:进行血液检查,评估垂体功能,包括激素水平,如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
心肺功能评估:通过心电图和胸片检查确保心肺功能正常,适合接受麻醉和手术。
2.手术过程:
麻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使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无意识状态。
鼻腔准备:使用内窥镜,通过患者鼻腔进入蝶窦,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蝶窦切开:在内窥镜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切开蝶窦后壁,暴露出垂体窝。
垂体瘤切除:通过显微手术工具,将垂体瘤逐步切除,尽量减少对正常垂体组织的损伤。
止血和封闭:完成肿瘤切除后,仔细止血并封闭切口,使用生物材料进行填充,以防止脑脊液漏出。
3.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24小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内分泌评估:再次检查激素水平,评估术后垂体功能,并根据需要补充相应激素。
鼻腔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防止感染;术后一周内避免用力擤鼻涕,以免影响恢复。
垂体瘤经鼻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术后仍需定期随访,监测垂体功能和肿瘤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