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夜班工作者:由于昼夜倒班,生物钟与自然光周期不一致,导致内部节律紊乱,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问题。研究表明,约有20%的夜班工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节律障碍。
2.频繁跨时区旅行者:因长途飞行导致的时差反应会影响睡眠节律。每跨越一个时区,人体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来重新调整生物钟。如果频繁旅行,身体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多个时区变化,从而引发睡眠障碍。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褪黑激素分泌减少,生物钟容易紊乱,导致早醒或入睡困难。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30%存在睡眠节律障碍。
4.青少年:学业压力和日常作息不规律使青少年容易出现晚睡晚起的倾向,即所谓的“夜猫子”现象。研究显示,约有16%的青少年具有睡眠相位延迟综合征,表现为晚上难以入睡,早晨难以起床。
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以及适当进行户外活动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节律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