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史采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家族史、药物使用史及近期可能导致脑损伤的事件(如头部外伤、中风或感染等)。详细的病史有助于识别潜在原因。
2.临床症状评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人格改变、情绪不稳、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慢性且逐渐加重的。
3.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和感官功能。具体项目可能包括迷你心理状态检查(MMSE)等。
4.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液、尿液以及脑脊液检查,排除代谢紊乱、感染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血糖水平、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和感染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等。
5.影像学检查:应用脑CT或MRI等影像技术,直接观察脑组织是否有结构性损伤,如脑萎缩、血管病变、肿瘤或其他病理改变。这些检查能够直观地显示脑器质性改变的存在。
6.心电图及胸片等:排查心肺系统相关疾病,因为这些疾病亦可引起类似的精神症状。
7.心理测评工具:使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等。
综合上述多方面的评估结果,方能作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确诊。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尽量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