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冷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使用冷敷以减少血液流向受伤部位,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一次。
2、热敷:48小时后,改用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吸收和消散。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2-3次。
3、抬高患肢:将受伤部位抬高,有助于减少血液滞留,减轻肿胀。
4、休息:尽量避免活动受伤部位,以防加重损伤。
5、使用药物: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活血化瘀的药膏或贴膏,帮助淤血的吸收。此外,口服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三七、红花等,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6、按摩:在疼痛减轻后,可以轻轻按摩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的消散。按摩时应注意力度,避免引起二次伤害。
7、观察病情:如果淤血面积较大、疼痛剧烈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麻木、活动受限等,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骨折、韧带损伤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