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膀胱功能异常: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导致尿失禁的一大原因。这种情况下,膀胱肌肉在非排尿时也会频繁收缩,从而导致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2.尿道括约肌功能不足:尿道括约肌是控制尿流出的一种环状肌肉。如果此肌肉松弛或受损,例如女性在分娩后,或者男性在前列腺手术后,都会影响其闭合能力,导致尿失禁。
3.神经系统紊乱:中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大脑对膀胱和尿道的控制,从而引起尿失禁。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容量减少,排尿频率增加,同时肌肉力量减弱,这些均可增加尿失禁的风险。
5.激素变化: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变薄,弹性降低,容易出现尿失禁。
6.药物副作用:一些利尿剂、镇静剂等药物可能会影响膀胱功能或尿道括约肌,导致尿失禁。
7.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长期慢性病也可能引发膀胱与神经系统的问题,从而导致尿失禁。
8.生活方式因素:肥胖、吸烟、饮酒、大量饮水等行为习惯也可能增加尿失禁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期憋尿,定时排尿,适当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如有长期尿失禁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疗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