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感染源:受感染的淡水螺类会释放幼虫,这些幼虫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感染方式:通常是在淡水湖泊、河流或稻田等水体中直接接触而感染。
高发区域:主要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如中国的部分乡村地区。
2.血吸虫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和皮疹,通常出现在感染后的数小时到数天内。
中期症状:可能有发热、腹痛、腹泻及咳嗽,这些症状可能在感染后几周出现。
晚期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脏和脾脏肿大、血尿及排尿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3.防治措施
避免接触可疑水体:在高风险区域,避免直接接触淡水,尤其是暴露皮肤。
水源管理:改善和净化饮用水源,减少淡水螺类的生存环境。
定期体检和治疗:对于居住在高发区的人群,应进行定期体检,并在确诊后及时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4.医疗处理
检查与诊断:医生可能会通过尿液、血液和粪便检测来确诊是否感染了血吸虫。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吡喹酮等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血吸虫病防治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疫区淡水,并及时就医以预防和治疗潜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