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不良:当消化系统未能有效分解和吸收食物时,未被消化的物质可能会在粪便中以白色絮状物的形式出现。这通常与脂肪、乳制品或纤维的摄入过多有关。
2.肠道感染:某些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导致非正常的粪便形态,包括白色絮状物。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如贾第鞭毛虫感染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3.胆汁分泌不足:胆汁在消化过程中有助于脂肪的分解。如果胆囊或肝脏出现问题,如胆石症或胆管堵塞,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引发粪便颜色变浅或出现白色物质。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特别是抗酸剂或含铋的药物,可能影响粪便的颜色和形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改变正常的消化过程。
5.饮食因素:摄入某些富含钙或纤维素的食物,如牛奶、奶酪、豆类等,可能导致粪便中出现白色物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也可能表现为白色絮状物。
观察大便中的异常情况应结合其他症状进行判断。如果伴随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或情况持续,应及时就医,以排除疾病的可能。保持均衡饮食,定期体检,有助于维护消化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