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监测肝功能:在抗结核治疗开始前与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包括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通常建议每月检查一次,尤其是在治疗的头两个月。
2.评估症状:如患者出现黄疸、疲乏、食欲减退及恶心等症状,应立即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3.调整用药方案:如确认为药物性肝损伤,考虑暂时停止所有抗结核药物,然后逐步重新引入,确定具体引发问题的药物。常见的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对肝脏影响较大。
4.应用替代药物: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其他不良反应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在调整用药时,应与结核病专科医生商讨以确保有效控制感染。
5.支持疗法:在停药或调整用药期间,可以考虑使用护肝药物以促进肝功能恢复,但需谨慎,因为许多护肝药物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副作用,可以有效预防严重肝损伤,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