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生理变化:孕妇在孕晚期会出现血容量增加,这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起血压波动。研究显示,怀孕期间血容量可增加30%-50%,这种变化有助于满足母体和胎儿的需求,但也可能影响血压稳定性。
2.激素水平变化:妊娠后期,体内的激素水平,如雌激素和黄体酮,会显著升高。这些激素不仅促进子宫和胎盘的生长发育,还能影响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从而引起血压波动。
3.营养因素:膳食中钠的摄入量过高或者钾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镁和钙,也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
4.心理因素:情绪波动和压力是孕期常见现象,这些心理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血压。例如,焦虑和压力已被证明能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5.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这类疾病通常出现在怀孕20周后,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统计数据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全球的发生率约为5%-10%。
在孕期尤其是晚期,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确保母婴安全。